





今年“雙11”被“拉長”
“買它,買它,買它……”在一片叫賣聲中,今年“雙11”來得比往年要早,一個購物節恨不得“掰”成兩次過。
今年天貓“雙11”大促沿用了2020年的安排,一樣是提前開啟,一樣切分為兩個銷售時間段,不一樣的是預售時間提前,“戰線”被拉長至21天。京東“雙11”預售則是從10月20日晚8點開始,銷售從10月31日晚8點至11月11日。
從各平臺反饋數據看:京東4小時賣出1.9億件商品,天貓前1小時就有2600個品牌成交額超去年全天。>>詳情
11月9日,在進博會消費品展區,一家首飾參展商的工作人員在進行“雙11”活動直播。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
公安部提醒:網購謹防假貨
不少民眾開啟了“買買買”的模式,但網購買到假冒偽劣商品卻讓人為之頭疼。公安部10日公布嚴打利用互聯網侵權假冒犯罪10起典型案例,并提示廣大消費者在“雙11”網上購物高峰期,要通過正規平臺網店購物,切勿輕信不具備相關資質的平臺和個人,避免落入“假冒偽劣”的網購陷阱。
今年以來,全國公安機關深入推進“昆侖2021”專項行動,持續保持對利用互聯網侵權假冒犯罪的嚴打高壓態勢。截至日前,共偵破相關案件1600余起,抓獲一批犯罪嫌疑人,斬斷一批涉網制假售假犯罪鏈條,切實保障了廣大消費者和企業合法權益,有力維護了良好市場秩序。>>詳情
視頻丨“雙十一”反套路秘笈↑↑↑
警方提醒:小心“貼心”假客服
購買的商品質量不合格,客服給您雙倍退款;途中的快遞包裹莫名“失蹤”,客服給您全額賠償;購買的商品可以退稅,客服為您辦理……小心這些“貼心”的客服有詐!“雙十一”臨近,網購高峰又至,記者從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反電詐中心了解到,最近一個月,冒充電商、物流客服類的詐騙案件在當地發生180余起,造成消費者經濟損失超過700萬元。警方提醒廣大消費者:網購后的售后服務應通過官方渠道聯系、操作,陌生來電和網址鏈接不要隨意接聽、點擊。
近日,合肥市民魏某接到一個電話,對方冒充某網店客服,謊稱其近期購買的商品甲醛超標,檢測不合格,現在為其辦理雙倍退款。魏某信以為真,隨后對方以退款必須要先驗證銀行卡的名義,給其發來一個網址鏈接。按照對方要求,魏某在網頁上輸入銀行卡號、密碼和短信驗證碼后,賬戶很快被轉走6萬余元,他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。合肥市公安局反電詐中心接警后迅速采取緊急止付措施,幫其挽回了損失。
據介紹,此類詐騙的理由可謂五花八門:如商品有質量問題、包裹快遞半途“失蹤”、購買的商品可以退稅等。詐騙分子冒充電商、物流客服,誘騙受害者登錄釣魚網站填寫支付信息,從而盜刷銀行卡。>>詳情
快遞單上印的廣告,千萬別信
你的“雙11”快遞收到了嗎?上面有沒有“小廣告”,如果有標注掃碼抽iPhone、抽方便面等,千萬別信。
近日,有消費者對記者反映,自己的快遞單上出現廣告,標注“你有1箱方便面待抽取”,掃二維碼進行抽取,但實際上根本就抽不到。
快遞單上出現廣告。受訪用戶供圖
記者了解到,有的廣告直接是印在快遞單上,融為一體,還有的是張貼在快遞包裝箱上面,類似電線桿上的“小廣告”。
這些廣告很多標注“贏iPhone”“掃碼抽方便面”等字眼,吸引用戶掃碼,但點擊進來后,往往是“抽獎大轉盤”“砸金蛋”“抽紅包”等,記者試驗多次,最后獎品全是借貸、理財等“獎品”。>>詳情
專家建議:妥善保管個人信息,收到包裹先消毒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》11月1日正式施行,這是我國首部專門針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。“這也給我們消費者的個人信息保護上了一把安全鎖。”
重慶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秘書長谷丹表示,“雙十一”期間,消費者如果收到垃圾營銷短信,可以撥打12321進行投訴舉報,同時也提醒消費者要妥善保管自己的個人信息,“比如通過網購收到商品之后,快遞單一定不要隨手就扔掉,因為快遞單上有消費者的姓名、聯系電話、家庭住址或者是收貨地址,這些都是非常敏感的個人信息,一旦泄露,將會對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帶來非常大的隱患。”
近來,國內部分省份仍有疫情發生,個別地區調整為中高風險區域。谷丹建議,消費者在網購時應要注意發貨地的疫情等級,最好做到和賣家充分溝通,“如果因疫情防控措施導致收貨時間受影響,就可以更好處理解決。”
“網購過程中,疫情防控仍不可掉以輕心。”谷丹表示,商品包裹往往會輾轉各地,建議消費者對收到的包裹先做消毒處理,然后再拆開包裝,拆完包裝之后要及時的洗手消毒,做好個人防護。>>詳情